深化法治創建活動,夯實依法治理工作基礎。市司法局高標準建設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滿足群眾法律服務需求,注重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問題,以增強全市廣大干部群眾憲法意識和法治觀念為宗旨,提供更專業、更優質的法律服務,奮力譜寫依法治理新篇章。
公共法律服務全覆蓋
2020年4月,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正式啟用,全市68個司法所建立公共法律服務站,實現市、縣、鎮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全覆蓋,1037個村(社區)實現“一村一法律顧問”和法律援助聯絡員全覆蓋。全市各縣區按100%的縣(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30%的街道、鄉(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配備自助服務終端、“互聯網+”智能展示平臺等智能服務設備,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使群眾享受到全方位、全時空、全覆蓋的公共法律服務。
扎實開展法律惠民各項服務,在法律援助服務民生工作中做到“應援盡援”,開通農民工、弱勢群體法律援助綠色通道,推行法律援助同城通辦,落實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加大涉軍法律服務力度。2020年以來,共受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共計1216件。
加強公證質量建設,始終把公證質量當作公證的生命線,把質量建設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堅持“以質量創聲譽,求效益,促發展”的工作思路,注意調查,認真審核,嚴格把關,以過硬的公證質量和嚴格依法辦事的態度,維護公證的社會聲譽和誠信。2020年共辦結各類公證4863件,其中國內民事公證共4047件,涉外公證共816件,涉港、澳、臺公證共105件,收取公證費用為人民幣127.58萬元。
將掃黑除惡推向縱深
市司法局重點做好春耕、清明期間墳山糾紛和復工復產企業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各縣(區)司法局制定具體方案,領導帶隊分片深入基層一線,指導村(社區)人民調解組織認真開展墳山糾紛排查工作。
發揮專業性行業性調委會在化解勞動糾紛、道路交通損害賠償糾紛、旅游消費糾紛、醫療糾紛中的專業作用,推動行業性調委會及時化解本行業本領域的矛盾糾紛,目前,全市共有1127個調解委員會,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20多個,初步形成一個“橫向到邊、縱向到到底”人民調解組織網絡體系。2020年以來,共調解各類社會矛盾糾紛9185件,調解成功8870件,成功率為96.4%。
重點做好“三大糾紛”群體性事件防范及穩控工作。以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為抓手,緊盯重點糾紛案件,有針對性地制定調處方案,2020年以來,全市共發生“三大糾紛”案件1791件,調結1699件,調結率95%。
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向縱深推進。加強對律師參與代理涉黑涉惡案件跟蹤督導,落實涉黑案件開庭旁聽措施。2020年,收到律師參與代理掃黑除惡案件報告備案77件,其中涉黑18件,涉惡59件,參與旁聽7次。加強社區矯正對象線索排查和談話工作力度,累計開展談話2178人次,簽訂掃黑除惡保證書2178份,制作談話筆錄468份,累計排查涉黑涉惡線索65條。
提高普法宣傳影響力
市司法局以“七五普法”為抓手,結合“法律七進”活動,開展憲法集中宣傳活動和憲法巡回宣講,以增強全市廣大干部群眾憲法意識和法治觀念為宗旨,組織市直及駐欽各有關單位的近百名國家工作人員到市中級法院開展旁聽庭審活動。
同時,通過抓住“少數關鍵”開展生動的庭審以案釋法,使國家工作人員對依法行政的重要性有更深刻認識,樹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理念,促進憲法法律實施,從而推動欽州法治建設。推進“誰執法誰普法”,聯合相關部門開展內容形式豐富的現場普法活動,開展涉電法律、控輟保學、地方性法規、打擊傳銷、優化營商環境等法制宣傳。
新媒體法制宣傳優勢。結合當前宣傳工作形勢和普法工作形勢,創新普法思路,開辟禁毒、未成年人保護、民法典、社區矯正法、野生動物保護等專題線上宣傳,不斷提高普法宣傳的影響力,深化“互聯網+”模式,運營好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等媒體,傳播法治正能量。(梁儀有)
上篇:值班網格員 扎根社區中
下篇:專業專注 匠人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