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區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理區管委,市直各委、辦、局:
為貫徹落實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和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保障糧食安全的決策部署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切實做好2020年糧食生產工作的通知》(桂政辦發〔2020〕13號)要求,切實做好我市2020年糧食生產工作,尤其是抓好雙季稻恢復生產工作,確保我市糧食安全。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壓實工作責任
各縣區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自治區以及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上來,切實抓好糧食生產工作。當前,當務之急是要穩定早稻播種面積,確保夏糧豐收,為完成全年糧食生產任務奠定基礎。各縣區人民政府要擔負起主體責任,切實加強對糧食生產工作的領導,壓緊壓實鎮、村兩級工作責任,抓緊抓實抓細各項措施,確保完成年度糧食生產目標任務。
二、明確工作任務
2020年,自治區下達我市糧食播種面積279.5萬畝、產量92.1萬噸,其中水稻播種面積209萬畝、產量78萬噸,早稻播種面積91萬畝、產量34.8萬噸。各縣區要將全年糧食生產目標任務層層分解下達,細化落實到鎮、到村、到地塊,做到應種盡種、宜種則種,確保完成今年的生產目標任務。要搶抓農時,迅速掀起早稻生產高潮,確保在4月中旬前插完秧,為全年糧食生產爭取主動。2020年3月25日前,各縣區人民政府要將本縣區糧食生產目標任務分解到鎮、到村的目標任務分解表報送市農業農村局;4月25日前,將本縣區早稻播種面積具體地塊圖斑資料分別報送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將適時組織開展種植面積核查。
三、努力提高糧食單產
圍繞提升糧食產能這一首要目標,大力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確保全市2020年完成11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同步完成0.3萬畝高效節水灌溉農田建設任務,并對已完工的地塊建檔立卡從嚴管理。加快補齊農業基礎設施短板,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維護,重點解決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問題。深入開展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大力開展耕地土壤改良與培肥工作,提高耕地質量和耕地產出能力。推進良種科研聯合攻關,培育和推廣適應機械化生產、優質高產的新品種。聚焦生產薄弱環節和關鍵技術瓶頸,加強聯合協作攻關,促進良種良法配套和農機農藝融合,大力推廣先進栽培技術和測土配方施肥等主推技術,提高糧食單產。
四、用好扶持政策
充分利用中央、自治區的扶持政策,落實好稻谷最低收購價、稻谷生產補貼、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政策,尤其要發揮好稻谷生產補貼在雙季稻恢復生產方面的引導作用。認真落實《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促進經濟平穩運行若干措施的通知》(桂政辦發〔2020〕6號)精神,加強對接溝通和宣傳發動,引導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早稻、玉米等春季糧食作物適度規?;a,引導有條件的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早稻+晚稻(玉米、蔬菜)+馬鈴薯”規?;a。單個主體種植面積不足50畝的,要發動其種夠50畝以上;單個主體種植面積50畝以上的,要鼓勵擴大種植面積。開展稻谷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穩定農民收益預期。要加強項目申報工作,積極爭取中央、自治區項目和資金支持早稻生產。
五、強化撂荒耕地治理
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加強溝通對接,強化對鎮、村兩級撂荒耕地治理的督促和指導。將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與農民保護耕地、防止耕地拋荒責任相掛鉤,對棄耕拋荒耕地超過2年(含2年)的,暫停發放該承包戶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待其復耕后重新納入補貼范圍。積極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對季節性撂荒和常年撂荒耕地,在保持原承包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前提下,鼓勵鎮、村兩級采取代耕代種、集中流轉、托管服務等形式開展糧食生產。
六、開展雙季稻恢復工作試點
2020年,全市開展2萬畝雙季稻恢復工作試點,對早造習慣性丟荒、棄耕嚴重但具備早稻生產條件的區域進行重點治理,每個縣區選擇2-3個鎮集中開展雙季稻恢復工作試點,每個縣區的試點面積0.5萬畝。市本級財政統籌資金專項用于開展雙季稻恢復工作試點,對面積相對集中達50畝以上的雙季稻,每畝早稻補助100元。各縣區要充分發動廣大群眾和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參與試點工作,確保完成試點任務。
七、嚴格督促指導
自治區將糧食生產目標任務完成情況作為對各市、縣區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考核的核心內容并大幅度提高權重,同步作為鄉村振興、年度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市本級將組織糧食安全生產督導組,持續對各縣區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落實情況進行督促指導,并對督查情況及季度、年度糧食生產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全市通報。
附件:1. 欽州市2020年糧食生產目標任務安排表
2. 欽州市2020年糧食生產目標任務分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