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機關: | 欽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2年6月20日 |
---|---|---|---|
標 題: | 欽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欽州市城市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三年行動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 ||
發文字號: | 欽政辦〔2022〕19號 | 發布日期: | 2022年06月23日 |
欽州市城市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
三年行動工作實施方案
為加快推進我市城市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工作,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宜居品質,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西城市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桂政辦發〔2022〕8號)精神,結合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在全市實施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三年行動,將城市管理向背街小巷延伸,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改善群眾身邊出行環境質量,建設宜居城市和幸福街道,提升市民幸福感和滿意度。
二、工作目標
自2022年起至2024年,力爭用3年的時間完成367條背街小巷的整治改造和提升,努力打造一批“道路順暢、設施齊全、環境舒適、文明有序”的城市背街小巷。
2022年,全市計劃改造背街小巷68條,改造規模10.17公里。其中:欽南區24條,改造規模3.75公里;欽北區15條,改造規模1.76公里;靈山縣22條,改造規模3.29公里;浦北縣7條,改造規模1.37公里。
2023年,全市計劃改造背街小巷117條,改造規模13.59公里。其中:欽南區51條,改造規模6.09公里;欽北區11條,改造規模2公里;靈山縣30條,改造規模3.5公里;浦北縣25條,改造規模2公里。
2024年,全市計劃改造背街小巷182條,改造規模36.97公里。其中:欽南區39條,改造規模9.98公里;欽北區80條,改造規模20.87公里;靈山縣29條,改造規模3.5公里;浦北縣34條,改造規模2.62公里。
三、工作內容和標準
背街小巷指城市建成區范圍內與各級城市道路連接,對市民生活品質影響較大的小型街、巷、開放性小區、城中村等供行人、車輛通行的道路,按照《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標準》(GB51328-2018),其道路功能等級一般為支路以外,紅線寬度一般不大于14米。
(一)達標類。通過實施“一清二拆三改”等基礎工作,打造生活環境舒適的城市背街小巷。
“一清”整治:清理城市背街小巷衛生死角和公共廁所,做到無暴露垃圾,廁所無異味,確保環衛設施完好,垃圾箱數量充足,按照垃圾分類要求,更換、增加分類投放設施,合理增設公共廁所等,確保城市背街小巷干凈整潔。
“二拆”整治:拆除背街小巷內存在安全和消防隱患、嚴重影響市容市貌的違法建筑;拆除城市背街小巷內違規設置的廣告牌和私設的地鎖、地樁、石墩等,確保城市背街小巷暢通有序。
“三改”改造:改造地下管網,推進供水、排水、燃氣、廣電、通信、消防等地下管網升級改造,優先改造使用年限超過50年的供水、排水管網,對淤積、破損、滲漏的排水管網進行改造,積極推進雨污分流改造;結合實際升級改造供電、廣電、通信等管網,有條件的可以進行統一布局改造。改造道路路面,對道路路面進行修復、硬化等,確保道路平整、無積水,對有條件的道路實施路面“白改黑”,完善路牌、交通標識標線和各類指示牌,解決人行道缺失、破損、松動等問題,更換和修復缺失破損井蓋、雨水箅子,建設和完善無障礙設施,維修故障路燈;合理設置停車泊位,施劃停車線,有條件的可以建設停車場。改造空中管線,及時清理廢舊、散亂的各類線纜,對具備入地條件的各類管線進行入地遷改;對不具備入地條件的,結合實際采取橋架收納、明線序化規整等方式進行改造。
(二)精品類。在完成“一清二拆三改”等基礎工作的基礎上,實施“四補”中至少兩項內容,突出打造我市特色背街小巷。
補齊安全設施短板,參照國家文明城市“裝燈率100%、亮燈率95%”的標準,補齊城市背街小巷照明燈,保障群眾夜間出行安全。遵循厲行節儉和服務群眾的原則,實施燈光改造提升,嚴格控制過度景觀亮化。結合治安管理要求,適當設置監控攝像頭。按照消防安全要求,施劃消防通道標線,暢通消防通道,補齊消防栓、滅火器等設施。
補齊社區宣傳短板,將弘揚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城市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結合起來,融入濱海城市風格,規劃設計城市背街小巷沿線、圍墻以及鄰近建筑物外立面,通過彩繪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現城市背街小巷的文明新風景,提升城市的藝術品位。
補齊綠色宜居短板,按照能綠盡綠的原則,對城市背街小巷公共區域進行缺植補植、多元增綠;充分挖掘公共空間資源,拆違復綠、穿墻透綠。推進口袋公園、休閑小廣場、體育健身場所建設,增設以自然為本的文化小品、景觀圍墻、便民座椅等設施,提升群眾幸福指數。嚴禁大規模遷移砍伐城市樹木,破壞城市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風貌。
補齊文化建設短板,將文化挖掘、弘揚、保護與城市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融合起來,深入挖掘城市背街小巷以及周邊建筑歷史底蘊和傳統優秀文化基因,重點對城市背街小巷以及周邊的古建筑、古樹、古井、古橋等歷史元素進行原貌修復修繕保護,重塑、恢復城市背街小巷歷史遺韻,打造城市背街小巷的文化記憶。
四、工作分工
市城管執法局:負責牽頭擬定全市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項目年度計劃,制定工作實施方案。負責指導項目業主推進項目前期和建設工作,協調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問題。負責按時間節點開展背街小巷各項目檢查、督辦、考核和評定工作。指導督促企業配合做好供水、供氣管線等改造工作。及時整治背街小巷內亂堆亂放、占道經營等問題,推進背街小巷環境衛生管理、園林綠化等工作。
市發展改革委:做好背街小巷整治提升項目審批工作,開辟綠色通道,合力優化簡化審批程序,積極爭取中央和自治區補助資金。
市公安局:為背街小巷交通標志、標線和停車位設置以及治安改造等方面提供指導意見。
市財政局:負責統籌落實市本級背街小巷整治改造項目資金,對項目的預算審核和資金籌措工作進行指導,做好項目資金的撥付、監管工作。
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配合做好背街小巷方案設計、施工圖及審圖、施工許可證等項目前期審批工作。
市自然資源局:配合做好項目規劃審批、驗收等工作。
市行政審批局:負責做好項目各階段相關行政許可工作。
市消防救援支隊:配合轄區政府、相關部門指導背街小巷按標準配備相應消防設施、消防車通道標識設置和日常管理等工作。
市通管辦:負責加強對背街小巷各類通信管線遷改工作的指導,督促各通信管線單位落實背街小巷管線遷改責任。
市開投集團公司:作為市本級(欽南區、欽北區)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項目的建設單位,根據年度建設清單,編制項目設計方案,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按時按質完成年度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工作。
欽州供電局:負責落實背街小巷供電管線的遷改工作。
廣西廣電網絡欽州分公司:負責落實背街小巷廣播電視網絡線遷改工作。
靈山縣、浦北縣人民政府:按照屬地管理原則,承擔屬地轄區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工作,統籌、協調、指導項目建設業主加快推進項目實施,配合市牽頭部門開展項目計劃上報、檢查和考核等工作。要明確牽頭單位,成立相應工作機構,制定工作方案,落實經費保障,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
欽南區、欽北區人民政府:負責多渠道宣傳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工作意義,鼓勵市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協調處理項目建設過程出現的拆遷等問題。建立健全背街小巷長效管理機制,堅持“黨建引領、群眾參與”工作方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民生工程。
五、工作步驟
(一)制定改造方案。每年4月底前,在全面調查摸底的基礎上,結合城市背街小巷實際和居民需求,進一步明確本年度改造項目清單,制定改造方案,細化改造內容,建立城市背街小巷工作臺賬。
(二)組織項目實施。各有關部門應開辟城市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合理優化審批和實施程序,力爭于每年6月底前開工本年度項目。在實施整治改造提升過程中,加強工程質量安全監管,保障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
(三)組織竣工驗收。項目建設單位應組織設計、施工、監理等參建單位按規定進行竣工驗收,并及時辦理項目竣工結算。有關驗收資料應報市、縣區牽頭部門備案,做好項目檔案歸檔工作。
(四)項目考核評定。每年11月前,市城管執法局組織有關單位對完成整治改造提升的達標類城市背街小巷項目進行評定。12月前,配合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對完成整治改造提升的精品類城市背街小巷進行評定,并將結果向社會公開,確保改造成果群眾滿意。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認識。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是城市精細化管理重要內容,抓好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是有效改善市容市貌的重要舉措之一,各有關部門要提高思想認識,認真組織壓實責任,積極主動參與工作,加強統籌協調,確保高標準、高質量完成任務。
(二)加強資金籌措。通過積極爭取上級補助及地方政府債券資金等方式,多渠道籌措資金支持城市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工作;積極探索市場化運作的方法路徑,充分挖掘背街小巷周邊資源,利用停車位、廣告位、攤位出讓等有收益項目,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城市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工作。
(三)嚴格檢查考核。對城市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工作實施動態管理,對項目進行跟蹤管理、全面督查、嚴格考核,定期督促檢查工作推進情況,對改造進度緩慢的項目,予以通報批評并責令限期整改。
(四)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全方位、多角度宣傳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宣傳改造成效,突出背街小巷新面貌、新環境,廣泛發動群眾參與,提高市民群眾參與背街小巷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工作推進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五)落實長效管理。堅持城市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與長效管理并重,堅持黨建引領、多方參與的模式,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的領導作用,科學劃分網格單元,將背街小巷管理工作納入網格化管理,加強對城市背街小巷的日常巡查和對違規行為的勸導。積極探索新模式,引導商家和住戶共同參與城市背街小巷的日常管理,努力打造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鞏固提升城市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效果。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