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州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解讀
一、文件出臺背景
“十四五”處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好打勝污染防治攻堅戰基礎上,向美麗中國目標邁進的第一個五年,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十三五”期間,根據自治區黨委、政府和上級生態環境部門的部署要求,欽州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緊緊圍繞“兩個建成”發展目標和“開放創新、港城聯動、產業強市、生態惠民”發展戰略,以治水、治氣、治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堅戰為主要任務,深入推進環境質量改善、減排降碳、生態安全建設、環境風險防控、治理能力提升等各項工作,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規劃實施取得顯著成效。規劃指標26個指標中,23個指標如期完成,3個指標未完成。其中未完成指標為近岸海域第一、二類水質比例、自然保護區和保護小區占國土面積的比例和萬元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全市生態環境質量總體穩定向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優良而又堅實的生態環境基礎保障。
但對標對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照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期待,仍然存在差距和短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十四五”期間我市生態環境保護仍面臨著環境質量改善成效不穩固、污染防治仍需推進、降碳減排任務艱巨、自然生態系統修復和環境風險防控有待加強、環境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亟待完善等問題。
《欽州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根據《欽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2021-2025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國家生態環境保護有關規劃、《廣西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和欽州市生態環境保護實際情況,系統謀劃未來五年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將為“十四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打下堅實生態環境基礎。
二、工作要求、目標、任務
(一)工作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引,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凝心聚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1+1+4+3+N”目標任務體系,以“保優提質、減污降碳,強基礎、增效能、護生態、促發展、防風險”為主線,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進一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減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環境風險有效化解,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為欽州市全力打造陸海雙向門戶樞紐,爭當廣西“面朝大海、向海圖強”排頭兵及“建大港、壯產業、造濱城、美鄉村”四輪驅動戰略提供生態環境保障。
(二)工作目標
到2025年,實現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減污降碳實現協同增效,重點領域污染治理取得更大成效,水環境質量全面改善,空氣質量穩定達標,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森林覆蓋率保持在57%左右,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體系更加完善,生態環境治理制度體系基本建立,為2035年達到“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遠景目標的實現打下堅實基礎。
(三)工作任務
明確在“十四五”期間,我市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的主要任務,包括10個方面:一是深化綠色低碳轉型,推進高質量發展;二是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三是堅持協同管控,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四是堅持“三水統籌”,保持水環境優良;五是堅持陸海統籌,助推向海經濟可持續發展;六是強化源頭防控,保障土壤安全利用;七是加強生態保護監管,維護自然生態環境安全;八是嚴格核與輻射監管,確保安全第一;九是防控重點領域污染風險,牢守環境安全底線;十是構建現代化體系,提高環境治理能力。
三、文件執行范圍和有關期限
《規劃》的研究范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以2020年為基準年,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
四、核心或重要內容解讀
《規劃》依據“十四五”規劃要求、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結合欽州市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十三五”規劃實施情況,研究分析欽州市“十三五”規劃完成狀況及后續潛力,根據區域工業化發展、資源能源消耗、城鎮化進程和環境保護等發展狀況,結合欽州市經濟社會和環境保護發展趨勢,合理構建欽州市“十四五”規劃環境目標指標體系:到2025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不低于96.5%,細顆粒物年均濃度不高于26.5μg/m3,地表水質量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比例不低于85.7%,劣Ⅴ類水體比例為0,地下水質量Ⅴ類水體比例完成自治區下達目標,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良比例100%,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良比例完成自治區下達目標,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不低于88.5%,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完成自治區下達目標,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化學需氧量、氨氮重點工程減排量分別達到200噸、660噸、2925噸和189噸,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比例完成自治區下達目標,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完成自治區下達目標,森林覆蓋率保持在57%左右,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于35%,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完成自治區下達目標。
五、保障措施
從加強組織領導、加大環保投入、推動項目實施、完善規劃實施評估等四個方面,為規劃順利實施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