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州市加快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方案
(2022-2025年)》解讀
現就《欽州市加快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方案(2022-2025年)》解讀如下:
一、出臺背景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源頭防控、標本兼治,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的重要部署以及自治區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將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作為改善農村環境的著力點、提高農民收入的增長點、培育農業產業的支撐點,以全面提升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水平為目標,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西加快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桂政辦發〔2021〕139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目標
按照“因地制宜、農用優先、就地就近、政府引導、科技支撐、市場運作”的原則,大力推動農作物秸稈還田、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建立健全收儲運體系,形成高質量發展的產業結構,打造一批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典型樣板,到2025年,全市基本建成秸稈綜合利用的產業配套體系,確保全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86%以上,其中離田利用率達30%以上。
三、主要工作
(一)因地制宜,做好布局規劃。制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中長期發展規劃,構建政策措施、技術措施相互配套的支撐體系,建立區域內秸稈“收、儲、運、用”完備的產業發展模式。
(二)因勢利導,培育利用主體。從2022年開始,逐年培育發展秸稈利用規?;黧w,到2025年,每個縣區實現培育年秸稈利用量千噸以上的規?;弥黧w1家以上,年秸稈收儲量千噸以上的收儲主體1家以上。
(三)總結提升,推廣高效模式經驗。推廣秸稈還田循環培肥模式、秸稈覆蓋栽培循環模式、秸稈養殖墊料肥料化循環利用模式、秸稈食用菌基質利用模式、秸稈原料加工利用模式和秸稈離田收儲模式、秸稈燃料化循環利用模式等。
(四)合理規劃,構建收儲體系。圍繞“縣區有綜合利用龍頭企業,鎮(街道)有標準化收儲中心,村(社區)有固定秸稈收儲網點”的目標,每個鎮(街道)建立1個標準化秸稈收儲中心、每個行政村(社區)建立1個標準化臨時堆放轉運點。非糧食和甘蔗主產區可多個行政村(社區)聯合建立1個臨時堆放轉運點,探索建立“秸稈收儲主體+村集體+農戶”的利益鏈接機制,實現農作物秸稈收儲“持續運行、長久獲益”。
四、實施重點項目助力秸稈利用快速提升
(一)實施秸稈肥料化利用項目。到2025年,每個縣區每年建設350畝以上的水稻秸稈或蔗葉腐熟還田循環培肥示范區2個以上。
(二)實施秸稈飼料化利用項目。從2022年開始,逐年培育發展秸稈飼料化規模利用主體,到2025年,各縣區建成年農作物秸稈飼料化利用量2000噸以上規模養殖主體1家以上。
(三)實施秸稈燃料化利用項目。到2025年,全市建設以秸稈、秸稈和畜禽養殖廢棄物混合原料為資源的能源化工程項目1處以上。
(四)實施秸稈原料化利用項目。從2022年開始,逐年培育發展秸稈原料化利用主體,到2025年,各縣區發展秸稈原料化利用項目2個以上。
五、保障措施
主要包括強化組織領導、強化政策扶持、強化宣傳引導、強化督導考核四個方面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