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謝貴委對我市文化事業發展的關心和支持。您提出的《關于傳承與發展欽州海歌文化,用海歌講好欽州故事的提案》(第2022083號)已收悉。經與會辦單位共同研究,并結合目前開展的工作,現將辦理意見答復如下:
我市各級政府和文旅部門加大對欽州海歌的傳承保護力度,于2016年和2018年成功將欽州海歌申報市級和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保護單位為欽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中心,中心主要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研究;從事有地方特色的戲劇、戲曲、音樂等藝術創作、藝術研究、藝術教育和培訓,可對海歌的傳承發展進行定期不定期的指導;自2017年以來,市非遺保護部門分別聯合廣西師范大學、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北部灣大學人文學院等單位深入各縣區6次開展非遺項目調研普查工作,對包括欽州海歌在內的15個具地方民俗特色的非遺項目進行了調查研究;當前欽州海歌設立了三娘灣欽州海歌非遺傳承保護基地,非遺傳承保護基地不僅為欽州海歌傳承人提供了進行產、學、研的的場所,還為欽州海歌提供了研究、展覽展示、觀賞學習、體驗多功能于一體的對外平臺,在欽州海歌傳承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近幾年來,欽州市非物質文化傳承保護中心積極創排了一批以海歌劇為主,結合海歌表演唱、歌舞小品、海歌說唱、海歌小戲等多種形式的精彩節目。作為共產黨百年華誕獻禮,《龍窯村的故事》在南寧劇場隆重展演,其曲藝表演收到好評如潮,社會反應強烈,在“永遠跟黨走”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廣西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暨第十一屆廣西展演榮獲桂花銅獎;《劉永福拒接總統印》第二屆全區基層文藝匯演榮獲一等獎;海察《情獻海絲路》在第八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榮獲節目入圍獎;大型海歌采茶戲《幸福女孩》榮獲第九屆廣西戲劇展演桂花劇目銅獎。下一步我們將鼓勵創排欽州海歌節目積極參加全國和全區的各類專業藝術活動,扶持欽州海歌優秀藝術作品參加全區或全國的展演、展示和評選活動,強化與各兄弟市之間的藝術文化交流學習,大力推動欽州海歌優秀藝術精品走出去,取長補短,擴大影響。
為讓欽州海歌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為此我市在欽州市第四中學、高新實驗中學、第八小學、犀牛腳中心小學、烏雷小學等學校開展了欽州海歌進校園活動,讓同學現場切身體驗、感受欽州海歌的傳統文化魅力,并在此基礎上指導學校師生共同創排海歌作品,培育欽州海歌后繼人才,今年來創作主要作品有海歌《家鄉美》、海歌《壯美廣西好前程》、海歌歌伴舞《豐收網·幸福網》、《幸福螺號》、海歌小戲《脫貧》等。2019年—2021年期間組織師生共演出了30多場欽州海歌節目,擴大了欽州海歌在群眾中的知名度。下一步我們將加大挖掘和培養人才的力度,建立和完善人才隊伍培養的工作機制健全優秀藝術創作人才激勵機制,完善人才培養、引進、管理、保障與獎勵機制,試行與優秀藝術創作人才簽約制度,成立專家庫,支持藝術名家采取收徒、傳幫帶方式進行藝術傳承。加強欽州海歌傳承保護基地建設,聯合大專院校、組織學者、藝術家實地采風,收集欽州海歌創作素材,豐富欽州海歌創作內容和新的內涵。同時進一步加大宣傳推廣力度,融合網絡文藝創新,線上線下演播融合發展,利用新型傳播渠道在重點時段、重要版面、重點網站進行多方位、多層次、立體式傳播,進一步提升欽州海歌藝術精品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四、關于整合資源,探索發展新模式的建議
欽州海歌過去是漁民生產生活自娛和文化娛樂的重要表達形式,現在主要應用于鄉鎮農村的新婚嫁娶、生意開業、新居落成、節日壽誕等慶典活動,已成為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表現形式,尤其是在文化惠民送戲下鄉方面,更是常演不衰,老少皆宜,成為一道百姓喜愛的“文化大餐”,實用價值很高。下一步我們將結合時代發展趨勢和需求對欽州海歌的表演形式與傳承發展模式進行多樣化創新,加強非遺文化宣傳力度。廣泛引進“非遺+旅游”“非遺+產業”“非遺+文創”等新興非遺傳承發展模式,將欽州海歌與三娘灣旅游產業相結合,積極開發設計含有欽州海歌元素的文創產品投入文創市場,以文旅產業擴大欽州海歌社會影響力促進其創新發展,同時以經濟發展效益實現項目的未來長期發展。
最后,再次感謝貴單位對我市文化事業發展的關心、支持和參與,希望貴單位今后一如既往關心支持我們的工作,共同推進欽州文化事業高質量發展。
欽州市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