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關于加強我市沿海歷史文化遺址的保護與開發的提案》(第2022056號)已收悉。針對您所提建議,經與會辦單位共同研究,并結合目前開展的工作,現將辦理意見答復如下:
一、關于“完善地方性法規,規范沿海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建議的答復
(一)推進沿海文化遺址調查研究。
以平陸運河建設為契機,配合自治區文物保護和考古研究所開展平陸運河沿線文化遺存考古勘探工作,形成平陸運河(欽州段)不可移動文物一覽表和分布圖,為沿線文旅資源普查和保護規劃提供了基礎資料。以開展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為契機,開展欽州海上絲綢之路及古驛道調查研究項目,形成《欽州海上絲綢之路及古驛道、紅色文化調查研究報告》,為后續持續研究提供了研究路徑和材料參考。
(二)推進地方性保護法規完善。
自2021年以來,我局持續性協助市人大開展海上絲綢之路遺跡保護條例立法籌備相關工作,提供欽州市海上絲綢之路名錄等相關資料,邀請相關領域專業開展遺址遺跡調研、立法可行性調研座談會等。
二、關于“提高管理工作水平,明確相關管理部門的權限和職責”建議的答復
(一)完善文物保護管理機制。
目前沿海文物保護單位均已劃定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和完成文物保護標志牌更換工作,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相關規定開展保護工作。2022年我局根據市委、市政府印發的《欽州市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實施方案》要求,完善文物安全管理制度。目前,各縣區文物局已經掛牌成立。欽州市博物館加掛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市海上絲綢之路申遺中心。我市基本完成文物安全信息員配備工作,全市基本形成市、縣(區)、鎮、村四級共同參與的文物保護模式。
強化部門協同聯動機制。在市公安局支持下聯合開展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在消防部門、市住建部門的支持下,聯合開展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在自然資源部門、住建部門的支持下,嚴格審慎開展文物周邊建筑審批,切實保住文物安全底線和紅線。
(二)加大宣傳力度。
充分利用5·18國際博物館日等載體,開展文物保護法和廣西文物保護條例宣傳工作。舉辦2022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宣傳活動暨“海絲遺粹——欽州海上絲綢之路遺址及考古成果展”展現了古代欽州燦爛的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風采,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條例》進行宣傳。
三、關于“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加大對沿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資金支持”建議的答復
(一)積極申請上級資金。
我局積極向上級部分爭取文物保護利用資金。2021年在國家文物局資金支持下我局基本完成對烏雷古炮臺的修復。2022年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資金支持欽州市海絲遺址遺跡調查研究20萬元,市級財政資金支持欽州市海上絲綢之路遺址遺跡研究工作前期投入經費20萬元。
(二)廣泛引導社會力量參與。
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制定公布的《廣西文物建筑認養管理辦法》,探索建立沿海歷史文化遺址認養機制,通過建立文物建筑認養制度、鼓勵和引導社會參與文物保護利用、努力讓文物“活”起來,讓社會力量參與文物建筑的保護和管理的渠道進一步拓寬。
四、關于“加強開發與利用,深入挖掘沿海歷史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建議的答復
規劃整合濱海文化旅游、歷史文化遺產等資源,編制規劃《欽州市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發展“十四五”規劃》《平陸運河沿線文旅資源普查》、《平陸運河沿線文旅資源規劃》、《欽州市濱海旅游帶旅游策劃》,以建設濱海休閑中心城市為目標,結合濱海旅游風景道建設,打造欽州歷史民俗文化長廊。嚴格對照世界文化遺產的定義和標準,遵循“保護第一”、“真實性、完整性”的基本原則,制定專項保護管理規劃,推動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地方立法工作,創造條件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積極推動欽州創建海絲文化遺產城市。
五、關于“圍繞濱城建設,著力打造海上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片區”建議的答復
推進整體開發。2022年,我局指導犀麗灣景區創建4A級旅游景區、海豬石客棧創建廣西四星級鄉村旅游。多次召開專題研究會議推進廣西旅發集團與三娘灣管委合作推進三娘灣片區文旅資源整體開發。繼續進一步做好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史跡——西坑古運河保護和利用基礎工作,繼續開展西坑古運河和烏雷炮臺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工作。
下一步,我局將加大文物保護監督指導加強文物保護工作力度,推進欽州市文物保護品牌升級,搶抓機遇開展海上絲綢之路聯盟城市申報工作。同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共欽州市委員會辦公室 欽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欽州市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理順文物保護管理職責,壓實屬地政府文物保護主體責任。繼續推進片區文旅資源開發加大欽州市海上絲綢之路遺址遺跡文物資源挖掘和普查力度,配合欽南區政府、欽州港自貿區開展片區保護開發規劃,推進欽州沿海片區的文旅資源開發利用。
再次感謝何曉代表對我市文旅事業提出的寶貴意見建議,我局將結合實際做好相關工作,加強我市沿海歷史文化遺址的保護與開發。
欽州市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
2022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