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卓芍 通訊員 董宇鳴 研宣
2015年8月1日,我市在全區首批獲得地方立法權,將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和歷史文化保護這3個領域制定地方性法規。市四屆人大常委會自此成為擁有立法權、監督權、重大事項決定權、選舉任免權“四權”的地方國家權力機關。
著眼實用穩妥開局
一年來,按照“不抵觸、有特色、可操作”的原則,市人大常委會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開展立法工作,較好地發揮了立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依靠自治區人大常委會的指導,市人大常委會機關有關委室與相關部門和專家密切溝通、攜手合作,從立項到建立起草班子、進行調查研究、形成草案框架、起草條文、征求各方面意見、形成送審稿并對送審稿進行審查,再到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充分討論、提交常委會會議逐條審議、呈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批準。
2016年2月27日,《欽州市立法條例》在市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3月31日,經自治區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批準于今年4月1日起施行。
這是我市第一部具有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的程序性法規,明確了我市民主立法、科學立法的機制和程序,為推動立法與改革決策相銜接,出臺高質量的地方性法規提供了法律保障,對規范立法程序,提高立法質量和立法效率,全面推進欽州法治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
在市四屆人大七次會議上,李健等11名人大代表向大會提交了《關于要求加快<欽州歷史文化街區文物保護條例> 立法工作的議案》。經過充分的調研、審議,建議將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納入五年立法規劃和2017年立法計劃。李健提出的議案是我市獲準行使地方立法權后的第一件代表議案,是人大代表對立法工作有序參與的體現,市四屆人大常委會非常重視。經議案審查委員會、大會主席團審議,《欽州歷史文化街區文物保護條例》被作為代表議案處理,市四屆人大常委會將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納入五年立法規劃和2017年立法計劃。
2016年3月1日,市人大常委會召開立法工作會議,就飲用水水源保護、坭興陶土資源保護等立法工作進行部署。經過深入調研,整合意見建議,常委會將《欽州市坭興陶土資源保護條例》《欽州市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正式列入2016年立法工作計劃。
2016年8月30日,《欽州市坭興陶土資源保護條例(草案)》經過了市人大常委會會議的第二次審議?!稓J州市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條例》《欽州市旅游資源保護條例》也被納入了立法規劃設想。
從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的程序性法規到保護“故鄉土”、“母親河”,再到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小區物業管理、旅游資源保護等立法項目,我市地方性法規始終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矮@得地方立法權對于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城市法治建設水平、城市管理水平,促進城市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都有重要意義?!笔兴膶萌舜蟪N瘯嘧映蓡T形成共識。
著眼特色保證質量
著眼特色,是市四屆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堅持的重要原則。常委會始終走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之路,充分發揮論證會、立法專家顧問庫、基層立法聯系點作用,拓寬群眾參與立法渠道,著力提高立法質量。
為做好《欽州市坭興陶土資源保護條例(草案)》的起草工作,市人大常委會調研組先后到市檢察院、國土局、工信委、坭興陶行業協會、欽州學院開展調研,了解我市坭興陶土資源保護的現狀、管理機構的設立、產業結構的調整、行政執法的情況以及制定坭興陶土資源保護規劃的設想。
立足欽州實際,突出地方特色,積極開展立法調研,全面了解立法需求。在立法計劃實施過程中,市四屆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開放立法過程,鼓勵人民群眾通過各種途徑參與到立法活動中來,表達自己的意愿和要求,使立法的過程成為一個了解民情、集中民智、體現民意的過程,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有序參與政治、參與法治實踐并受到法制教育的過程。
千里之行積于跬步
對剛剛獲得地方立法權的欽州市來說,必然要直面立法能力能否匹配的現實問題。為了解決立法人才稀缺難題,市委、市政府“開綠燈”支持市人大常委會機關進一步充實和加強立法工作專業人員的配備,并建立立法專家顧問庫和基層立法聯系點?!幌盗辛⒎ㄐ袆犹慵膊椒€,市民寄予厚望。
目前《欽州市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正在進行立法和論證,而根據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的立法意愿設立的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城鄉建設與管理、旅游資源保護等立法項目將通過傳承,給予新一屆人大常委會再出發的新動力。
不忘初心,繼續前行。欽州必將探索出一條既符合上位法要求又具有地方特色的立法之路,收獲和諧發展科學發展的碩果。